当前位置:浙江紫檀博物馆

大红酸枝花架 成材的日日夜夜
浙江艺术紫檀博物馆镇馆之宝
大红酸枝花架 成材的日日夜夜

木出于土,而练就生活。它立于天地之间需百年方可成材,落地则需要烘干雕刻打磨。制木如塑人,在经过种种磨难之后,木成了材成了具,完成涅槃,变成形态各异的样子。

   大红酸枝学名交趾黄檀,产于南海拔高。木质强度高、硬度大、耐腐蚀性强,纹理通常直,结构细而均匀。它的制作最早可追溯于明代,珍贵考究,讲究的木材是诉说一切的底料。

古人在装点生活方面总是追求和谐与美。养花饰草中衍生出的花架装饰,高度与房屋适配,托与花瓶之下,配与书画之旁。温和静谧,自成角落的一道风景。在儒学和望族宗法制的影响下,中轴对称,天圆地方,以中和、含蓄、典雅等为审美主流。雕花飞舞,线条圆润,五足鼎立,给人雍容华贵之感。

木,是时间的艺术,木太干则裂,太湿则形变。为了成就一件完美的木制品,匠人们需要等,等木成材,等干燥成洽,等打磨成器。今天的我们,总感叹生活太快,时间不够用时,而古人早就已经教给我们,如何与时间融合,如何与时间不较劲。好的木制品就是古与今在时间观念上的传承。

假如木品会说话,也许会告诉我们几百年前,它在角落饰配的日日夜夜吧。今天,匠人们还原着之前的造型设计融入今天的工艺,展示着天工造化,展示着巧计神思,也展示着属于花架它自己的故事。